1. K8凯发

      庞大固废处理市场谁担当?
      发布时间:2017-10-30
      席大大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论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划下了清晰的时间表。在报告给出的路线图和任务单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被重点提出。

      业界机构认为,当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工作日益复杂,层面对环境问题发挥着重要的规范指引作用,第三方治理也将在为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对处理量和处理技术的增进方面发挥积极意义。K8凯发测试环境监测部门获悉,9月1日,环保部印发《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行第三方治理工作提出化意见。

      K8凯发测试环境监测机构认为,在固、液、气三种形态的污染(固体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中,固体废物的污染问题是难处置、具备综合性、晚得到重视、贴近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也是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自“十二五”以来,固废处理颇受到政策的推动;“十三五”时期,固废处理相关法律法规更是接踵而至,固废处理行业逐渐实现着规模的量化扩充,实现由局部向扩充。

      固废污染第三方治理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危废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多个细分领域齐发力,固废处理迎来高峰。

      危废处理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危险废物日益增多。根据《2017-2022年危废处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危险固体废物产生量已达到1589万吨,为2000年的1.91倍。2014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633.5万吨,比2013年增加15.1%。2015年工业危废产生量达到3976.1万吨,同比增长9.43%。庞大的危废产生量,在环境治理向纵深挺进之时,处理需求激增。

      餐厨垃圾处理
      餐厨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比致范围为37%-62%,主要城市每年产生餐厨垃圾量不低于6000万吨。

      按照《“十三五”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新增餐厨垃圾处理能力需达到3.44 万吨/日。

      建筑垃圾处理
      每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可达20亿吨以上,并且年均增速可能保持10%以上,建筑垃圾“围城”已成为发展“疤痕”,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已成为行业共识。近几年,建筑垃圾高速增长。据保守估计,未来十年,平均每年将产生15亿吨以上的建筑垃圾。预计到2020年,建筑垃圾将达到26亿吨,2030年更将达到73亿吨。

      回收再利用、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行业前景日益明晰。据分析,到2018年需要处理的建筑垃圾容量将达到25.66亿吨以上。

      此外,随着建筑垃圾数量的增多,社会处置建筑垃圾的意识逐渐增强,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垃圾渗滤液处理
      由于目前垃圾分类尚不完善,生活垃圾含水量一般都在50%以上,因此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一般占垃圾填埋量的35%-50%(重量比),部分地区甚至可达到50%以上。

      根据发改委发布的《十三五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显示,“十三五”期间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49万吨,按照焚烧处理和填满处理各占一半的比例计算,“十三五”期间将新增渗滤液处理投资规模约171.5亿元。

      随着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目前垃圾渗滤液日均产生量已超过16万吨。

      K8凯发测试作为在环境监测领域深耕多年的大型综合性检测集团,具备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检测相关资质,可依据相关标准配备固废检测所需仪器设备和人员,对危险废物进行腐蚀性鉴别,浸出毒性鉴别等检测服务,为危险废物的鉴别提供依据;对一般固体废物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中要求进行检测,为和企业单位提供科学依据。

      检测项目

      类别

      项目

      固废

      总铜、总锌、总镉、总铅、总铬、六价铬、烷基汞、总汞、总镍、总银、总砷、总钡、总铍、总硒

      无机氟化物、氰化物、六六六、滴滴涕、滴滴涕、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氯丹、六氯苯、毒杀芬、灭蚁灵

      硝基苯、二硝基苯、对-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五氯酚及五氯酚钠(以五氯酚计)、苯酚、2,4,6-三氯苯酚、苯并(a)芘、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多氯联苯、苯、甲苯、乙苯、二甲苯、氯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

      丙烯腈、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