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采测分离全面启动第三方机构接入采测工作
为落实国务院《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加快推进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2017年9月下旬,环境保护部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实施方案》,自10月起,启动地表水采测分离工作。截至10月16日下午17时,已有1631个断面开展了样品采集和现场监测工作,占采测分离总断面数的88.0%,标志着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8月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上述方案明确了五方面的工作举措,其中一项提到,地方各级环保部门相应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逐级承担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环境应急监测等职能。
采测分离:不再属地监测
采测分离,就是将考核断面水样采集和分析测试工作交由不同单位承担,改变现行属地监测模式,从机制上与利益相关方脱钩。由环境监测总站统一制定实施计划,第三方机构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进行采样,对水样加密混合后随机分送至各分析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对水样进行集中分析,原始监测数据直传监测总站,并对监测全流程各环节留痕质控,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监测总站完成数据汇总审核后,及时与地方共享。
第三方机构:积极参与采样、分析、测试工作
2017年8月31日,环保部副部长翟青在环保部召开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总体思路是以“考核、监测、数据共享”为原则,以确保地表水监测数据质量为核心,以提升水质自动监测能力和水平为任务,以实现监测数据实时共享和信息公开为目标,统一标准规范和质控要求,、地方和第三方机构各负其责,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上收后监测数据实行联网共享并公开。具体要完成推行采测分离模式、加快推进水质自动站建设和实行数据联网共享三方面的任务。
采测分离业务流程主要环节
K8凯发测试环境监测部门的机构表示,在现行属地监测模式中,存在一些不规范性问题,容易导致数据缺失、不能共享、不能及时发布。而采测分离则从机制上解决了数据被干预问题,有利于提升地表水监测的质量。环保部印发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实施方案》对于操作方法有很多细致的涉及,比如抽样采样、分析测试随机分配给第三方检测机构等。
K8凯发测试集团在水质检测方面具有CNAS、CMA资质,具备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资质,是机关事务管理局卫生检测机构及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绿色之星产品委托检测机构,是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都科技技术平台能源环保领域平台成员单位。K8凯发测试集团拥有采样团队,严格按照采样标准进行水样采集,确保检测数据准确,为、赛事活动,提供环境水质检测服务。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欢迎拨打免费咨询电话4008195688或者点击www.ebishe.com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