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衰退?小心日常面食制品中的铝超标!
随着天气变凉,火锅慢慢成了很多人就餐时的,粉丝、粉条作为主要的配菜之一也得到了“火锅发烧友”的青睐。近日,山东省淄博市食药监发布的2017年9月份抽检信息指出一批次粉条铝含量超标,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同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则网售蕨根粉中铝含量超标的通告。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9月发布的抽检食品安全信息也显示,某小吃店和餐饮店的自制麻花、油条等面食制品中也检出了铝残留量超标情况。由此可见,面制品中铝含量超标现象屡禁未止,仍需引起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警惕和关注。
铝(Aluminum,Al)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3号元素,也是地壳中含量多的金属元素,占整个地壳重量的7.45%,广泛且大量的存在于人们的生存环境当中。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普遍认为铝及其盐类不易被人体吸收,也无急慢性中毒效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随着机构学者们对铝的毒理学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铝元素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相关研究表明,当人体适量摄入铝元素后,绝大部分将通过肾脏等器官排泄出去,但仍有1%-2%的铝元素会被吸收并储存在人的肺、骨骼、肝、脑、骨骼等处。然而,当所摄入的铝元素过多时,排泄效率将大幅降低,从而导致过多的铝元素淤积在人体各器官中,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铝元素可以在脑组织中蓄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透析性脑病。铝还具有神经毒性作用,主要靶器官是神经中枢系统。同时,日常摄入高铝含量的食物可增加患阿尔兹海默病的风险。此外,铝还会抑制骨细胞胶原蛋白的产生,对骨组织有一定的毒害作用。甚至有研究证明,铝对免疫系统也有毒害作用,高剂量的铝对体外培养的人体T、B淋巴细胞的生长密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006年,世卫组织/粮农组织(WHO/FAO)针对饮食中铝元素进行了多次的安全评估,建议每人每周容许摄入量为1mg/kg·bw。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则在其2013年颁布的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中,规定了硫酸铝铵在面团、面条及同类产品中的大使用量为300 mg/kg,在烘焙食品中的大使用量为100 mg/kg。可见社会早已意识到铝元素的毒理学特性,并针对性的制定了适宜的标准。
据K8凯发测试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机构介绍,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于2014年发布《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公告》,规定自2014年7月1日起,禁止将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膨化食品生产中不得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小麦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产中不得使用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同时,标准GB 2760-2014规定了面糊和油炸面制品中的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的限量(以Al计)为不超过100 mg/kg。欧盟也在2011年规定了面食制品中铝的限量为10 mg/kg,相比较而言,的限量标准较欧美等地区较为宽松,但实质上仍进行了严格规定,是针对当前国情更为合适的标准。
因此,消费者选购正规且合格的面制品产品,仍可有效避免铝元素含量超标对其造成的危害。然而,铝敏感人群,更应尽量少食用含铝面制品。
K8凯发测试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多年从事面制品检测服务,具备分析设备和的技术团队,可为面制品制造商、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提供、的检测服务。
PONYK8凯发测试集团在食品检测领域。对食品安全标准的不断追求,使得PONYK8凯发获得了多项认证机构的食品检测授权,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食品生产企业可持PONYK8凯发测试集团的报告,可直接向相关认证机构申报。如需了解更多的检测及咨询服务,请拨打集团服务热线400-819-5688,或登录集团网站www.ebishe.com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