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欧盟委员会网站2012年8月1日报道,欧委会目前正在推行玩具安全宣传运动:在强调生产企业、贸易商等经营者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的同时,鼓励消费者知法懂法,积极发挥其对消费品质量问题的监督、举报作用,共同保护儿童健康与安全。众所周知,欧盟对玩具产品制定了严格的安全规定。为了确保这些标准的有效和正确实施,首先需要由值得信赖的玩具生产商和零售商认真贯彻执行;其次需要各成员国相关部门进行有效地市场监控;后,也是重要的,是消费者知道如何挑选所需的玩具,以上三点缺一不可。为此,欧委会特地制作了相关视频,告知消费者如何购买安全的玩具,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玩具:
1. 不要购买没有CE标识的玩具,并对CE标识进行有效控制。拥有CE标识表示该款玩具符合欧盟所有玩具安全标准。各成员国必须有效控制CE标志在玩具制造商、进口商和分销商等各方面的合法使用
2. 不要给三岁以下的儿童购买带有可拆卸零部件的玩具。因为三岁以下儿童习惯将任何物体送入嘴中,从而引发窒息。
3. 阅读玩具上所有警告和指示性文字。例如,溜冰鞋、自行车和滑板需要配备安全防护装置以及在父母的监督下进行使用。
4. 行业协会及成员国当局的责任。行业协会负责确保市场上的玩具遵守欧盟玩具标准,而成员国当局负责进行市场监督并进行执法。
5. 制造商的宣传行为。此次实施的玩具安全宣传运动旨在提高玩具制造商和零售商对于玩具安全规则的认识。玩具安全宣传运动于2012年1月始于罗马尼亚,以后扩展到保加利亚、法国、德国、波兰、捷克共和国、爱尔兰和意大利。2009年上述占整个欧盟玩具产量的80%。这一培训和宣传运动将在2013年继续推进,以覆盖所有的欧盟成员国。
由于欧盟市场上大多数的玩具都来自,欧委会有必要继续加强与中方的合作,对玩具生产商进行培训与教育。据德国《中巴伐利亚报》8月2日报道,在布鲁塞尔的发布会上,欧盟工业事务委员塔亚尼专门展示了一些“制造”的不达标玩具,其中包括含微小零件的玩具鸭子、儿童救生圈、童鞋等。塔亚尼还公布欧盟委员会的调查数据称,58%产自的商品被列为假冒危险商品,几乎涉及了所有的行业,如玩具、工具、纺织业等。这些劣质商品严重冲击了欧洲就业市场。
转自:贸易救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