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8凯发

    RoHS环保指令实施近十个月 广东机电产品输欧逆势上扬
    发布时间:2007-06-30

      记者日前从广东检验检疫局获悉,欧盟于2006年7月1日实施《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RoHS指令以来,广东机电产品输欧一如既往。

      据统计,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经广东检验检疫局检验出口欧盟成员国的机电产品达18.6万批,68.2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75%和20%,广东机电产品成功突围欧盟“双绿”指令,实现出口稳步增长。

      企业遭遇技术资金双门槛

      广东是机电产品的主要产地,广东机电产品对欧出口贸易量约占的1/3。据统计,广东对欧盟出口机电产品占广东对欧盟外贸出口的一半以上,而输欧机电产品中约有70%属RoHS范围内的产品。

      欧盟双绿指令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

      一是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由于对材料所含物质有所限制,不少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采用新型的环保材料代替部分含有害物质的材料。例如,机电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很多零部件都需要经过焊接。传统上使用的焊料主要成分是锡铅合金,但是,欧盟RoHS指令将铅作为所禁止的6种有害物质之首,规定匀质材料中铅的含量不能超过1000个PPM。因此,在出口欧盟产品中必须使用无铅焊料进行焊接,仅无铅焊料的价钱就要比普通焊料高出20%以上。此外企业所需的检测费用也有所增加。

      二是对企业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广东很多出口机电企业尤其是非外资背景企业还不能完全达到RoHS指令的要求,其中电源线、外壳、焊接材料等不合格率普遍较高。要想分欧盟这块大蛋糕,企业不得不花时间、金钱和气力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监管、出厂检验检测上加大投入力度。

      检验检疫助企业攻坚破壁

      针对日益严峻的技术贸易壁垒和无序的市场竞争,广东检验检疫局一方面继续加大对出口企业应对欧盟新指令的扶持力度,继续在中山、东莞、顺德、南海、佛山、惠州等机电企业集中地区开展技术指导活动;另一方面,运用检测设备,构建全省检测网络。

      检验检疫机构指出,在任何技术性贸易壁垒面前,企业都应该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就目前情况来说,广东企业这次应对欧盟双绿指令的行动是有效的。

      检验检疫机构提醒有关企业,针对日益苛刻的外绿色指令,企业一方面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把好原材料关、生产安全关和出口检测关,确保产品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的质量要求。

      与此同时,企业应当加强品牌意识,推进产品技术、工艺的改良和创新,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究和开发,增强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