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信息 | |||
建设单位 | 北京绿海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 ||
用人单位 | 北京北控绿海能环保有限公司 | ||
地理位置 | 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大工村 | ||
联系人 | 杨志军 | ||
项目信息 | |||
项目名称 | 海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能源发电厂项目 | ||
报告名称 | 海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能源发电厂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 ||
项目基本情况 | 项目性质:新建项目; 建设规模及总投资:本项目承担海淀区生活垃圾的处理任务。日进厂生活垃圾量2500吨。其中:经居民分类收集后的有机可燃垃圾及未经分类收集的混合垃圾共计2100吨/日,进入焚烧工艺系统;经居民分类收集的厨余垃圾400吨/日,进入生化处理工艺系统; 行业分类:其他发电。 | ||
报告书信息 | |||
现场调查人员 | 陈支勇、赵金栋 | 调查时间 | — |
现场检测人员 | — | 检测时间 | — |
建设单位陪同人员 | — | ||
报告编制人 | 陈支勇、赵金栋、李钊 | ||
报告审核人 | 梁永刚、李红琴、富玉 | ||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预期接触水平 | |||
职业病危害因素:溶剂汽油、氨、硫化氢、苯乙烯、氟化氢、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呋喃、氯苯、活性炭粉尘、电焊烟尘、其他粉尘、砂轮磨尘、升汞、镉及其化合物(Cd)、铅尘、三氧化铬(按Cr计)、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按As计)、氯气、氢氧化钠、硫酸及三氧化硫、氟化物(按F计)、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按MnO2);物理因素为:紫外辐射、工频电场、高温、噪声。 | |||
判定结论:预测建设项目在稳定正常生产,防尘、防毒设施正常运转情况下,劳动者接触化学有害物质的浓度可以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对人员健康的损害可控。维保巡检、检修人员、破碎机操作员、打包工、运行巡检员的噪声暴露强度可能超标,应采取缩短工人实际接触时间和佩戴有效防噪声用品,以减轻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造成的危害。建设项目作业人员在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品的情况下,紫外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 | |||
关键控制点:(1)本项目可能发生的急性职业危害事故风险地点:垃圾池、渗沥液泵间、渗沥液池、GIS室、盐酸间。(2)超标作业岗位:维保巡检、检修人员、破碎机操作员、打包工、运行巡检员的噪声暴露强度可能超标。 风险类别:建设项目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中的“环境卫生管理”,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版》的精神,对应“环境卫生管理(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经综合分析,建设项目定性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结论:建设项目建设期和建成投产运行后如能保证各项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并充分落实本预评价报告提出的补充措施建议,该建设项目建设期和建成投产运行后的作业场所各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基本达到相关卫生标准,职业病防治方面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该项目的建设,在职业病危害防护方面是可行的。 建议:1)在设备选型时,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2)需加强对设备日常维护的管理,督促作业工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避免因设备不正常运行产生的高噪声。3)该企业应该按照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和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的要求,为不同工种发放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细化到各个工种需发放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类别、型号、数量及其发放周期,培训职工掌握正确使用及佩戴方法,定期监督检查职工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换发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本工程中作业工人有可能接触化学毒物、粉尘、噪声等职业病有害因素,应根据作业工人的接害种类,有针对性的配备个体防护用品 | |||
技术审查专家组评审意见 | |||
1)核实评价引用的依据; 2)完善职业病危害程度的分析,细化高温危害分析; 3)补充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分析与预测; 4)完善应急救援措施的分析与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