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期报道,市面上常见的15款薯片均被检出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其中7款产品检出值高出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750ug/kg),3款产品的丙烯酰胺值超过2000ug/kg。
其实,丙烯酰胺存在于多种产品中,如咖啡、面包、黑糖、饼干以及糖炒栗子及坚果类等等。这是因为食物在超过120℃的焙烤、煎炸等热加工过程中,食物中的游离氨基酸和还原糖经过高温烹饪,发生美拉德反应(食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呈现褐色)后,容易生成丙烯酰胺,中国传统的高温烹饪过程中也难免会产生丙烯酰胺。
目前,国际上以及国内并没有指定食物中丙烯酰胺限量的法规和相关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丙烯酰胺定义为2A类致癌物,即对动物致癌的证据充分,对人致癌的证据不足。虽然在动物实验中,丙烯酰胺可以产生神经系统损害、遗传毒性、及生殖毒性等。不过在动物实验中丙烯酰胺的剂量远远高于人类通过膳食摄入的丙烯酰胺的总量。而且按照联合国世卫组织和欧盟的研究模型数据换算,每个成年人每天吃6~8斤薯片才有可能会致癌。
所以,大家可以放心食用适量薯片,没必要担心薯片的丙烯酰胺致癌问题,反而更需要关注薯片的另一个问题——薯片的“高脂”高钠”问题。市面上出售的薯片普遍存在“高脂”问题,部分还有“高钠”的问题。结合现代人的生活特点,长期摄入高盐高脂食物会容易增加肥胖、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因此建议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少吃薯片,均衡膳食;建议生产商优化工艺,降低薯片中“丙烯酰胺”以及“油”盐“的含量。
K8凯发测试集团具备食品复检机构及CATL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是农业农村部认可的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及国家认监委认可的有机产品认证检测机构,是全国多省市食药监部门中标单位,长期承担生产、流通、餐饮等各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督监测、风险监测、应急抽检等各项监测任务。帮您全面监控薯片丙烯酰胺的风险和其他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的“薯片”安全。